CTA片提供给我们的是二维的图像,有经验的医师可以在脑中构建成3D影像,分析之后指导治疗。通过CT室的影像工作站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剪切、3D旋转的操作,进一步了解血管相关的细节,经常去CT室会影响到影像科医生的工作,毕竟工作站只有一个,了解的细节不够就需要DSA。现在不同了,因为有了开源免费的3D Slicer。本教程开始进行CTA的系列讲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再次重申,3D Slicer目前只作为科学研究,因学习本教程应用于临床所导致的一切后果与本教程编辑人员无关,属于个人行为,后果自负。CTA系列教程以GE 64排128层CT原始扫描数据(刻录光盘)为例,操作系统为Wondows 10、CPU i7 6700K、GPU GTX 1060 6G、内存16G、SSD 128G(并非推荐)。
01数据分析
以GE 64排128层CTA原始刻盘数据为例进行分析,见下图光盘文件中DICOM为数据文件目录,DICOMDIR为索引文件,INDEX为网页格式的索引文件。
DICOMDIR是一个可变长度迷你Database文件,可以理解为指向Dicom文件的索引文件。通过解析DICOMDIR文件,可以解读出病人信息(Patient)、检查信息(Study)、序列信息(Series)和初步图像信息(Image),以及文件的存放位置等。部分DICOM图像浏览编辑软件通过调取DICOMDIR即可进行数据读取及编辑,3D Slicer貌似不支持这种方式,我们通过INDEX文件进行数据分析。
如下图可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及DICOM序列的相关信息
目录/DICOM/PA0/ST0/SE8中的1138个DICOM数据文件是以0.625mm层厚扫描的注射造影剂前后数据,见下图File name(文件名称)的排序与Slicer层面并不是一一对应的,C-/C+数据混在一起导致3D Slicer不能正确读取数据。
通过XnConvert软件进行分析可知IM0~IM568为注射造影剂前图像(C-),IM569~IM1137为注射造影剂之后图像(C+)。
下图所示为CTA工作站减影处理后的DICOM图像序列,目录为:/DICOM/PA0/ST0/SE11,包含有569个DICOM(IM0~IM568)数据文件。
下图所示序列为以5mm层厚扫描注射造影剂前后的DICOM数据文件,其中IM0~IM71为C-数据,IM72~IM143为C+数据。
至于其他目录有CTA处理后保存的图像、团注测试等数据我们不做分析。
一般情况下只要选取减影后图像序列在Volume Rendering模块中通过调节参数及ROI查看即可。有些工作站不提供减影图像序列,或者减影后血管细节有损失,又或需要查看动脉瘤与前床突等骨性结构的关系时,就要应用到0.625mm原始数据进一步处理。
02数据导入
将0.625mm扫描数据IM0~IM568(C–),IM569~IM1137(C+)分开存放在不同的目录,分别读取并转存成其他文件格式(如nrrd、inn.gz),至于原因这里不做分析,感兴趣可以自己测试。
读取0.625mm C– 文件如下图,读取速度超过3分钟,如果用软件Mango读取时间不到半分钟(可参见文末链接3D Slicer教程002数据导入)。
通过Save菜单或快捷键Ctrl+S储存文件名称为CT_0625_C-.nrrd
在Volume Rendering模块中查看CT_0625_C-并调节ROI如下图
读取0.625mm C+文件如下图,通过快捷键Ctrl+S储存文件为CT_0625_C+
在Volume Rendering模块中查看CT_0625_C+并调节ROI如下图
03数字减影
注射造影剂前后影像区别是血管是否显影,这样通过模块Subtract Scalar Volumes可以进行减影,设置界面如下图:Input Volume 1和Input Volume 2分别填入要进行减影操作的两个文件CT_0625_C+,CT_0625_C-,Output Volume选择选项Create new Volume as并命名为CTA或其他名称。
在Volume Rendering中查看CTA并调节ROI如下图
未完待续
3D Slicer系列教程
更多教程请关注公众号:鹤岗神经外科(HGsjwk)
关注上述公众号后回复“CTA”可获得视频下载地址,因百度网盘空间有限,视频不会永久保存。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