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Slicer中的测量工具有很多种,测量直线距离的Ruler,测量曲线距离的Curve Maker,也有测量角度的诸多工具,建模之后还可以查看体积Volume等参数,简介如下。
在3DSlicer视窗中可以调出比例尺,根据比例尺可以间接计算一些对精度要求不高的数据。点击比例尺工具,选择Thin(细)、Thick(粗)之一即可。
如果对精度要求较高的话,就需要用到Ruler(直尺)工具,它在3D Slicer软件的菜单栏里面,见下图。
二维视窗中测量:选中Ruler工具,确定起点和终点,自动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M_1:51.2mm,默认文本和线段的颜色、大小如下图。
进入到Data模块中,Ruler List(直尺列表)下面为已经用Ruler工具测量的数据,并命名为M_1、M_2等,选中后右键单击可以在这里进行Clone(克隆)、Delete(删除)、Edit properties(编辑属性)等操作。
上图中点击Edit properties(编辑属性)则跳转到Annotations(注释)模块中,当然也可以省略上图步骤,直接进入到Annotations模块中进行如下操作。
首先使锁定图标变成解锁(带有红叉)状态,之后点击尺子图标,则跳转到Modify Annotations Properties(修改注释属性)界面。
可以分别对文本的名称、显示尺寸、颜色、端点、线条等显示属性进行更改。
对3D界面中的刻度相关显示属性进行更改。
对线段的相关显示属性进行更改。
3D视窗中所见如下,粉红色为刻度,可以设置成不显示或更改为其他显示方式,如果数值与线段重合的话,有一个小技巧,命名时文本前面加上若干空格使之远离线段。
二维视窗中显示如下,可以取消勾选Lable Visibility选项隐藏线段比例。
小结:在3D视窗空间立体结构中将基准点准确标记到某个位置有一定难度,往往需要反复调整点的位置,不如在二维视窗中进行标记测量,当然也有一定的技巧可遵循,这里不赘述。
曲线测量用到的模块是Curve maker,以往教程有详细说明,可参见文末链接,这里简要介绍一下鼻根到冠状缝头皮曲线距离的测量方法。
导入数据,查看正中矢状线是否居中,如果没有居中会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
应用模块ACPC Transform将头颅调正,具体教程参见文末链接。
通过十字线工具将黄色线调到中线位置,则矢状位片恰好为正中。点亮冠状位的眼睛图标,使之在3D视窗中显示,调整前后位置,使之与冠状缝重合。
我们要测量的是头皮表面的数据而非颅骨表面数据,按住鼠标左键调解窗宽窗位使头皮软组织显影完全。3D视窗中通过Volume Rendering调解使头皮软组织显影。选中Fiducial(基准点)工具并勾选Persisitent(持续)。
将矢状位正中片尽量放大以减少误差,选中Fiducial(基准点)工具,从鼻根位置开始沿着曲面进行标记点操作,直到绿色线(冠状缝位置)处结束标记。曲面大的标记要密集一些,使每2点的曲度接近直线最好。取消基准点工具后,鼠标靠近基准点时变成小手形状,可以拖动基准点调整位置。
3D视窗中可见基准点全部显示在头皮上,而非陷入或者离开头皮,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测量的误差。
进入到Curve Maker模块中,按照下图进行设置,注意关闭Ring mode(闭环模式),勾选Auto update(自动更新),Length项中Curve Length(曲线长度)139.62mm即是所测量的数据。
在3D视窗中可见到F点与头皮完美贴合,可以通过更改上图中Radius(半径)来调解曲线显示的粗细。
在Volume Rendering模块中调节Shift滑块,仅显示颅骨的情况。
如果只设定2个基准点(F点),则所测量的数值为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下面以脑室置管引流来说明其用法。首先确定左侧额部冠状缝前和中线旁开各2.5cm处标记F-1点(方法略)。
确定左侧脑室引流管置入的靶点位置,标记为F-2。
进入到Curve Marker模块,可以对生成的引流管Model进行粗细的调整,并可以查看穿刺的深度,此例长度为63.0mm。
二维视窗和3D视窗中可见引流管的位置,有关穿刺角度的计算,将在后续教程中阐述,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详述。
小结:曲线的测量先要标记若干个基准点(F点),因三维视窗中为空间立体结构,标记时往往会因错位效应而产生较大误差,所以最佳的方式是通过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片在3D视窗中显示并确定位置,同时打开十字线工具,通过二维视窗中十字线位置进行基准点的标记。
体积的计算需先建模,之后在Models模块中查看Volume(体积)数值即可。这里以血肿体积计算来讲解。
导入数据后,进入到Segment Editor模块中,选用Threshold(阈值)工具,对血肿进行染色,此例患者血肿的阈值范围设定为45-100,下限设定为50时血肿边缘部分染色不全。在视窗界面可见除了血肿染色之外,其他与血肿阈值接近的部分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染色。
电脑性能一般时先关闭Show 3D,选用Scissors(剪刀)工具,选中Erase outside(擦除外面)和Free-form(自由形式)选项,如下图所示在二维视窗界面对血肿进行勾画(不宜范围太小)而去除周边多余的染色。
打开Show 3D模式,在3D视窗中,剪刀选项更改为Erase inside(擦除里面),对血肿外面的多余部分进行剪除,如有误操作则点击Undo进行复原。
多角度旋转血肿并逐一剪除周边多余部分,之后选中Smoothing中的Joint smoothing,点击运行,血肿周边变得光滑平整,此操作会对血肿的体积计算产生影响,适用于粗略计算血肿体积时使用。
进入到Data模块,鼠标右键点击Segment_1,点击Export visible segments to models进行转换成Model。
转换Model完成后,更改Model的名称为Blood。
回到二维视窗中查看,血肿边缘是否光滑,有否多余染色或染色缺失而判断血肿建模是否合格,不合格则给予重新操作或更改为其他方法进行建模。
进入到Models模块中,展开Information项,查看Volume选项即为Model的体积,单位默认为mm3,国内习惯上使用单位为ml(1ml=1000mm3)。
限于篇幅有关角度的计算参见后续教程。
文章链接:
► 3DSlicer社区欢迎您的投稿,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和见解即可。
► 投稿邮箱:444703546@qq.com。
► 如想交流学习3DSlicer知识请加我微信好友(caoyufu)入群学习。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