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宗汉 湖北省十堰市国药东风总医院神经外科
声明:文章所有权归属作者,如需转载或引用图文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更多内容请关注本公众号。
目前患者Dicom格式影像数据的获得主要依靠医院数字影像系统和光盘刻录,因各种原因无法获取DICOM格式文件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生对脑内血肿的准确定位,影响穿刺引流的效果。通过Office Lens手机APP软件采集CT胶片影像,应用Image J软件对CT图片进行各种数据测算,辅助血肿定位以提高穿刺的准确性。
01. mage J软件:网站提供Windows、Linux、Mac OS X等版本下载,32位和64位操作系统均支持。下载地址:
https://imagej.nih.gov/ij/download.html。
02. Image J简介:是一个用JAVA语言写成的图像处理软件,可以显示、编辑、分析、处理TIFF, PNG, GIF, JPEG, BMP, DICOM, FITS等多种格式图像。为免费绿色软件,大小为74MB(Windows 64位版本),解压缩即可应用,打开界面如下。
03. 图像获取:获取CT胶片图像,推荐微软免费软件Office Lens获取,可以减少影像畸变。具体应用方法参见以往文章,文末有文章链接。
04. 载入图像:用Image J打开脑出血胶片图片。
05. 选取血肿最大层面:采用放大镜工具放大血肿最大层面(鼠标左键放大,右键缩小),采用手形工具移动图片。
06. 画标尺:用直线工具画出CT胶片上的标尺全长(如下图),实际操作时在标尺上画即可。
07. 标尺校正:打开Image J的Analyze菜单,再选择Set Scale子菜单,在距离填入标尺长度10,长度单位选择cm。
08. 尺寸标记:为了便于说明,选取血肿最大层面,先后画出正中线及经过血肿中心垂直于正中线的直线,重新载入软件中。选中软件中的直线工具进行画线。
09. 图像标记:为了便于说明在图片编辑软件中对血肿最大层面进行如下标记:A:额正中点;P:枕正中点;M:通过血肿中心点且垂直于正中线并与之相交直线的交叉点;B:血肿中心点;T:血肿中心点在颞部的体表投影。依次画出PT、PM、MB、AM线段。
10. 数据测量:选中Analyze菜单下的Measure工具,测量直线距离(弦长),或直接应用快捷键Ctrl+M即可,每画出一个线段就需进行一次测量,之后再画下一个线段。
11. 测量结果:数据测量结果存盘如下。
12. 基线校准:本CT片非标准OM线扫描,层距5mm,外耳道位于5号片,晶状体位于12号片,血肿最大层面14号片,顶部扫描为26号片。
13. 头皮画线:在头皮上画出血肿最大层面和正中矢状线,标记A、P两点,根据PT1数值(弦距),在头皮上标记出T1点,T1点即为血肿中心点在颞部的体表投影点。在头皮上标出M点在顶部头皮的投影点M2(M2T1垂直于AP),M2中线左侧旁开0.504cm(软件已测量)距离即是B2点。
14. 穿刺方向:画出经额头皮穿刺点F(避开额窦、选择冠状缝前方、避开功能区),连接FB2、FT1,穿刺时使引流管方向同时平行于FT1和FB2所在平面即可。
15. 术后CT
点评:无法获取Dicom数据的情况下,应用Image J进行数据测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以往没有数字影像系统,没有接触到3DSlicer之前,常规的办法就是在胶片上用圆规进行测量,按照比例尺进行换算,误差要大一些。文中所述测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误差。
文中所应用的定位方法另文阐述,详情请关注本公众号脑出血专题系列文章。
文章编审:曹玉福 鹤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以往文章链接:
► 本脑出血系列专题欢迎您的投稿,无论是否涉及到应用3D Slicer均可,只要是资料齐全,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和见解即可。
► 投稿邮箱:444703546@qq.com。
► 如想交流学习3DSlicer知识请加我微信好友(caoyufu)入群学习。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