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霍贵通 邢台市第九医院
声明:文章所有权归属作者,如需转载或引用图文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更多内容请关注本公众号。
基层医院往往没有导航、立体定向、术中B超等设备,这时就要利用胶片或者软件进行定位。上期以经额基底节出血内镜手术为例讲解了利用非标准OM线胶片的定位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此方法在实际运用的时候需要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于小骨窗开颅尚可,如果是置管引流的时候,由于额骨接近球面的原因,所钻的骨孔往往偏向内侧,如果骨孔不是很大,会导致引流管无法微调方向,置入后偏向血肿的内侧甚至置入脑室内。解决办法可以适当扩大骨孔或钻孔位置偏外侧一些。还有就是CT扫描左右不对称的情况下,测量的血肿距离中线的位置及基线的层距之间略有差距,对手术精度要求不高时这种误差可以忽略,如果对精度要求高的就需要用到“基面定位法”,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下回分解。欢迎在留言里积极分享您的经验,指出文章中不足。今天向大家介绍利用3D Slicer增强现实方法将血肿投影到颞部从而确定手术路径的方法,以一例基底节脑出血内镜手术为例进行讲解。
病情摘要
女性,65岁,既往血压情况不详,口服阿司匹林。突发头痛随即意识不清1小时入院。查体:浅昏迷,右侧肢体偏瘫。头颅CT左侧基底节血肿。发病3小时手术,手术历时50分钟,因未约到血小板而未输。术后6小时呼唤睁眼,右侧肢体肌力1级。
01. 备皮后贴电极片扫描CT。
02. 左侧基底节血肿。
03. 3D Slicer软件计算血肿,不含液性成分25ml。
04. 3D Slicer规划穿刺路径。
05. IPad导入建模,无线投影仪接收数据后投影。
06. 增强现实技术血肿及穿刺棒投影于头皮。
07. 画出血肿颞部投影范围及穿刺路径。
08. 穿刺棒穿刺及置入套筒。
09. 套筒置入血肿腔。
10. 清除底部血肿后,后退清除剩余血肿。
11. 单极电凝碰触吸引器止血。
12. 止血材料止血。
13. 撤除压迫棉片后再次观察有无出血。
14. 置入引流管。
15. 皮质静脉保留完好。
16. 缝合硬脑膜。
17. 骨瓣复位,钛连接片固定。
18. 缝合头皮。
19. 术后复查CT。
20. 内镜下清除血肿视频。
21. 内镜下单极电凝止血视频。
小 结
投影方法看起来比较繁琐,如果应用熟练之后并不会浪费太长的时间。但对投影操作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投影的方位、角度、距离,3D Slicer软件是否打开正交投影选项等,都会影响到投影的精确度。电极片的位置并不是用来标识血肿范围的,而是投影时用来做投影定位匹配点(Marker)的,将投影中的定位点与电极片一一对应,所以电极片贴的范围尽可能分散开,额部的电极片按照测量好的位置贴上即可。 有关建模等3D Slicer软件使用方法请参见公众号之前发布的文章。
参考文献:
文章链接:
文章编审:曹玉福 鹤岗市人民医院神外三
► 本脑出血系列专题欢迎您的投稿,无论是否涉及到应用3D Slicer均可,只要是资料齐全,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和见解即可。
► 投稿邮箱:444703546@qq.com。
► 如想交流学习3DSlicer知识请加我微信好友(caoyufu)入群学习。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