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所有权归属作者,如需转载或引用图文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更多3DSlicer教程请关注本公众号。
导言
3D Slicer是一个软件平台,用以图像分析(包括配准和实时编辑),图像可视化以及图像引导治疗;是一个免费、开源软件,并适用于Linux、MacOSX和Windows操作系统;拥有强大的可扩展性,可以通过模块嵌入方式来增加新的功能和应用。主要特征有:①适用于从头到脚的各个组织器官;②兼容MRI、CT、US(超声)、核医学等;③拥有双向可交互性。
3D Slicer可以把我们常见的CT、MRI等二维影像资料变成下面这样(图片来自3D Slicer官网)。
下面汇报一例应用3D Slicer软件辅助手术设计的颅内占位病例: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3岁,因“行走不稳2月,渐进性反应迟钝伴右侧肢体乏力2天。”入院。入院查体:BP:146/96mmHg,神志清楚,构音清晰,双眼活动自如,视物清,双侧瞳孔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右侧肢体肌力V-级,行走平衡感稍差,右侧跨步行走。
入院头颅CT示:左侧顶叶异常密度影,考虑为肿瘤可能性大。
颅脑MRI平扫
头颅MRI增强:左顶颅内占位,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
术前构建肿瘤、静脉窦、头颅三维模型。
术前在病房体表投影,分别于颞顶、顶部和顶枕标记肿瘤位置,只有顶部路径最短并避开引流静脉。
术前CT与MRI增强扫描、MRV的多模态融合。
选择顶部投影位置设计头皮切口。
术中铣开颅骨剪开硬脑膜后,见肿瘤沿脑组织表面破溃而出,粗大的引流静脉位于肿瘤后方。
术后头颅CT复查。
术后头颅MRI增强:左顶叶病灶切除满意。
术后CT与术前核磁匹配,可见肿瘤与骨窗的位置关系,肿瘤正好位于骨窗中心。
后记 在神经外科领域,颅内血肿、肿瘤建模,CTA、MRA血管三维重建通过3D Slicer软件均可以实现,并成功应用于临床辅助手术计划的制定,相信在其他临床科室、影像科室工作中同样能得到很好的应用。三维可视化医学影像是大势所趋,神经导航的临床使用使手术更加精准和微创,但限于成本较高,市场价格在数十万甚至百万不等,广大基层医院还未尝到科技带来的临床利好。而3D Slicer软件完全免费,仅需个人投入硬件设备,如配置较好电脑、投影仪等,不仅降低了实现三维可视化影像的门槛,还改变了医生对传统二维影像的认知模式,使解剖学习更直观,术前模拟能在术中预警,病变体表定位更简单,图像引导穿刺更准确等,起到部分替代导航的功能。
感谢谢国强(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 、霍显浩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霍贵通(邢台市第九医院)、束旭俊(解放军第82医院)对本文的勘误。
编辑 曹玉福 鹤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请关注公众号:3DSlicer社区(SlicerCN)获得更多教程,如对3D Slicer感兴趣想进一步学习请加曹玉福微信:caoyufu,注明:姓名+医院+专业+申请入群。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