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端允 菏泽市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菏泽医院)神经外科
文章所有权归属作者,如需转载或引用图文请联系原作者。本公众号3Dslicer社区长期征文,欢迎投稿,投稿邮箱:slicercn@163.com
导言
2016年初,本人有幸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进修归来的朱明启老师那里接触到了3Dslicer软件,朱老师算是我这方面的启蒙老师。最初的学习过程中困难不断,首先是原始DICOM数据采集的问题,继而是我们医院部分机器数据不兼容、数据导入错误的问题,最后就是没有正规指导教程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自己慢慢摸索解决,而有些始终摸索不透,最后进入瓶颈,对它的研究一度搁置,但心中一直未放弃,曾有心参加陈晓雷总教头的培训班,但是缘分未到,佳机尽错!然而古人有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终于在2017年初,机缘与人品爆发,众多名师纷至沓来,儒雅而博学的曹玉福主任、勇猛精进的霍贵通主任、英气逼人,才思敏捷的束旭俊主任,远在南方的彭逸龙、蓝欢主任,更有慷慨大方,为我们学习提供了众多原始素材的CT室王兵老师,还有霍显浩学弟。在他们的帮助下,以前遇到各种瓶颈很快轻而易举的解决。再次衷心的感谢以上各位老师,尤其是曹主任、霍主任、束主任,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基本上是对我手把手的教学。
3Dslicer最基本的功能是定位,新手学习往往是从这方面入手,对于神经外科来说病变的确切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基石,不同级别的医院面对的病种不同,省级以上医院往往肿瘤病种较多,且医院财力雄厚,大部分拥有导航甚至机器人,但市级及以下医院病种往往为外伤及脑出血,且很少拥有导航及机器人等高大上工具,所以几乎零成本的3Dslicer正好拥有用武之地!
颅内血肿定位方式很多,手术方式亦很多,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在此不再分析,本文汇报一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在3Dslicer简易导航下的硬通道微创碎吸术,以展示3Dslice最基本的功能。
病情简介
14岁男性少年,因车祸致伤头部入院,入院查体:消瘦体型,昏迷状态,躁动,双侧瞳孔直径约2.5mm,对光反应迟钝,GCS评分7分(E1V2M4),伤后6小时CT未见颅内明显异常,伤后12小时CT提示右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出血量约20ml,并伴有幕上右侧裂区血肿,量约30ml。遂决定为患者行手术治疗,但孩子年龄小,体型瘦弱,且凝血功能略差,如一期同时行后颅窝与侧裂区血肿清除,身体难以承受,遂决定输注血浆保证凝血功能前提下先行危险性较大的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二期给予幕上血肿微创碎吸术治疗。
图1. 后颅窝术前血肿
图2.后颅窝血肿清除术后(由于后颅窝解剖结构明显,未给予3D定位)
图3.幕上右侧裂区脑挫裂灶血肿(由于血肿位于侧裂区,为尽可能避开血管,拟定在血肿的略下部位穿刺)
图4.血肿建模(上方蓝色两点为电极片,下方为曲别针)
图5.定位标记物(三点决定一个面,如果应用3Dslicer,标记物在血肿同侧大致范围内放置即可)
图6.模型与实体标志物融合,在头部勾勒出血肿体表投影轮廓(本过程需要手机相关软件辅助,iOS系统推荐重曝相机,安卓系统推荐sina、神外定位助手等,如想进一步了解,请关注本公众号SlicerCN,里面有霍主任及束主任的专文介绍。)
图7.血肿在体表投影轮廓
图8.硬通道置入碎吸血肿
图9a.微创碎吸术后复查(穿刺管道位置理想,血肿明显减少,残余血肿给予尿激酶注入,冲洗)
图9b.碎吸术后复查(骨窗)
总结
颅内血肿微创碎吸术目前主要有硬通道及软通道两种,二者各有优缺点,应结合操作医师的习惯、医院的条件、患者病情及患者家属诉求选择,但是无论哪一种方式,定位操作及穿刺方向均是最关键的!精确的定位不但可以准确的穿刺到血肿理想的位置,还可以尽可能的避免重要血管的损伤,保证患者安全。定位的方式又有好多种,最理想的方式是机器人可以达到亚毫米级,其次是立体定向,但是上述两者操作复杂,价格昂贵(机器人价格一般1000万左右),机器维护价格昂贵,基层医院推广难度较大。而通过简易的3Dslicer定位可以满足一般的定位需求,软件免费开源,无成本,功能强大(本文只展示了它最简单的功能),目前可以支持3D打印等热门操作,更重要的是其已经开始研发与VR眼镜的结合,应用前景无限!
下图来自网络(https://blog.kitware.com/kitware-eases-development-of-virtual-reality-applications/)
Kitware co-founder Lisa Avila explores data in virtual reality at the company office in Carrboro, North Carolina.
本文是个人经验,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未经科学验证,仅供参考,如有错误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文章审校:曹玉福 鹤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