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霍贵通,副主任医师,邢台市第九医院。
文章所有权归属作者,如需转载或引用图文请注明出处。本公众号长期征文,欢迎投稿,投稿邮箱:postmaster@3dslicer.org
导言
最初有幸参加陈晓雷老师的内镜培训班,并接触学习了3D Slicer基础应用。网络是个好东西,尤其微信,让我有幸先后认识了一帮Slicer粉儿:学术范儿十足的群主曹玉福主任,帅气逼人的束旭俊主任,最舍得下本的粉丝广东彭逸龙,MVD手术之乡山东的赵端允、朱明启,路子野的蓝欢主任,年轻优秀的本家霍博士……在这里,解开了我许多的困惑,虽然我所了解Slicer仍然是冰山一角,但是也解决了我所想解决临床问题。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同道。
有了一些软件使用基础,诸如:数据导入,血肿或者肿瘤模型重建,体积、角度、深度计算,保存导出模型VTK格式,就可以临床应用了。应用中,主要用到手机软件安卓的Sina或者苹果的LVL cam,这两个软件用来将模型透视到头颅来定位;另外,增强现实技术,将电脑连接投影,可以直接投影Slicer3D视窗模型到头颅来定位;为了携带方便,移动设备比如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和无线投影仪是不错的选择,关键步骤是移动设备要安装能运行VTK格式文件的软件,比如KiwiViewer,图标是猕猴桃,所以我叫它叫猕猴桃软件。然后,把3D模型导入移动设备,猕猴桃软件打开,你就可以任意旋转缩放了,如果连接投影,图像就会实时投影啦。介绍完这些,进入病例实战。
病例1胶质瘤
男性,68岁,突发癫痫伴一过性左侧偏瘫入院。
术前CT及MRI影像, 如果用CT定位,可以在肿瘤附近贴数枚电极片,作为投影参照。此例在做MRI前在皮肤表面贴维生素E丸用于定位。
Slicer 重建肿瘤和Maker(维生素E丸) ,导入移动设备,增强现实场景,无线投影,Pad,三脚架。
投影定位
头皮切口
骨瓣
术中投影,确定肿瘤范围,这个,手术开始时移动三脚以免影响手术,需要时再次放到第一次位置,再次投影。所以,三脚架动位置需要标记。
切开硬脑膜
术后切除肿瘤范围基本和投影吻合
缝合硬膜
固定颅骨
术后无脑功能障碍,术后CT ,匹配术前核磁,观察骨窗匹配度。
病例2窦汇部脑膜瘤
标记术前定位电极片位置。
肿瘤、静脉窦、Maker模型,为iPad截图。核磁检查之前,因肿瘤未确诊,无法贴胶丸定位。术前备皮后,肿瘤附近贴电极片,CT扫描。CT上肿瘤显示不清。因此,对CT数据和核磁数据匹配,重建肿瘤、静脉窦(核磁数据)、电极片(数据)。
投影
手术所见
病例2转移瘤
核磁重建
投影定位
切口及骨窗
瘤腔
颅骨复位
术后评价
如有错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相关教程请关注公众号:SlicerCN(3DSlicer社区)
点击“阅读原文”
暂无评论内容